如何解决冲压件成型过程中的焊点异常情况?下面,为您详细介绍一下:
1、冲压件焊接时焊点需均布,焊点间距之差为±5mm,不可以积累。当一个焊点间距不能达到要求时(间距过大或过小)需进行调节,确定焊点均布;
2、如果一条焊接边允许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缺陷焊点,那么缺陷焊点间应至少有一个好的焊点间隔,才可以看做合格,焊缝末尾的焊点不能有缺陷;
3、五金冲压件焊接中的焊透率,为30到80;
4、在焊点的外观质量上来看,焊点表面呈圆形或椭圆形,焊点的数量、位置、尺寸等应符合产品工艺和图样的要求,焊点目视无裂纹、气孔、脱焊、过烧、烧穿等情况;
5、焊点直线度:焊点直线度之差左右位移量不大于3mm;
6、若缺陷焊点超过总数的1%,也算作质量不合格;
7、压痕的深层;不可大于板厚的20%,如果两工件的厚度比大于2:1,压痕可增大到20%~25%,任意压痕要抛光处理;
8、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焊点,在相应的焊点上做好异常状态的记录,并将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单上,并执行焊接质量问题处理流程了;
9、焊点的数量,符合该工位《焊装标准作业指导书》的要求,工艺文件中规定某个焊接边的点数为5个或者愈少的时候,不允许出现有缺陷焊点或少焊点;
冲压件使用模具加工质量如何调整?
1、对无导向设备的拉深模具,要求放一样件来调整凸、凹模的正确装置方位;有导向的拉深模具,拼装时也要凸、凹模之间的空隙均匀。
2、凸、凹模之间的空隙要制造均匀。对无导向设备的拉深模具,应放一样件来调整凸、凹模的正确装置方位;关于有导向的拉深模具,拼装时也要确定凸、凹模之间的空隙均匀。
3、材质致密性好,拉深变形中有弹性变形,要在凸、凹模被淬硬之前要进行试冲和修整,易于加工,等到拉深试模具合格后,再按试模状况来制造落料模。
4、加工拉伸模具一般先制造拉深模具,待拉深试模具合格后,再按试模情况来制作落料模,模具零件的可加工性及模具维修的方便性,这些应在设计考虑得周全。
5、拉伸模具的加工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,所以拉伸模具加工需通过改进零件,也是提升模具质量的一大因素。
冲压件的工艺性能资料,其在具体内容上,主要是包含了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这两个具体方面。在抗拉强度上,一般是通过拉伸试验来有,而延伸率,则是材料进行延展试验,来有的。切边和冲孔,哪一个是用在拉伸件上的?如果,冲压件的尺寸准确度要求比较不错的话,切边,其是指切去拉伸件的飞边,而冲孔,则是指在板料上冲出孔、槽和百叶窗等。所以,其中可以看出,切边是用在拉伸件上的。而如果拉伸件尺寸准确度要求比较不错的话,是可以在拉深后进行工序的,从而,来达到目的,达到要求。
冲压件的加工一般是这样的:
1、光整加工
光整加工后的工件主要表面的光整加工(如研磨、珩磨、精磨滚压加工等),应放在工艺路线后阶段进行,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在Ra0.8um以上,轻微的碰撞都会损坏表面,在日本、德国等我国,在光整加工后,都要用绒布进行保护,相应不准用手或其它物件直接接触工件,以免光整加工的表面,由于工序间的转的运和安装而受到损伤。
2、先加工基准面
零件在加工过程中,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应起先加工出来,以便尽快为后续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。称为“基准先行”。
3、划分加工阶段
加工质量要求高的表面,都划分加工阶段,一般可分为粗加工、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。主要是为了确定加工质量;有利于正确使用设备;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;以及便于时发现毛坯缺陷等。
4、先面后孔
对于箱体、支架和连杆等零件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。这样就可以以平面定位加工孔,确定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,而且对平面上的孔的加工带来方便。
在机械行业中,冲压件加工需要要做到准确,要知道冲压件加工哪家愈强否则难以达到使用的性能要求。冲压件加工性能优良,而且可以后期带来的效益也会愈突出。如何良好进行选择加工企业是较为关键的环节,需要经过良好对比后得出结论为宜。